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2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663篇
化学   3862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155篇
综合类   124篇
数学   889篇
物理学   16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演示了紧凑的绿色和近红外双色连续波激光光源,其发射波长分别为516 nm和775 nm。设计并制造了级联的周期性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用于同时转换通信波长的二次谐波(SHG)和三次谐波(THG),可以在相同温度下获得绿色和近红外激光的输出。通过建立一个单程激光测量系统,在2 W泵浦功率下获得516 nm的0.15 mW绿光和775 nm的1.19 mW的光,晶体温度控制在30.8 ℃。实验结果将为单激光器泵浦的紧凑型双波长共线激光器提供重要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力计量业务的不断扩展,迫切需要由业务信息、技术知识、行业标准及其内在联系所组成的电力计量知识图谱,为电网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支持。命名实体识别是构建知识图谱的基础。针对电力计量领域需要,结合中文分词技术特点,基于联合学习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学习的中文电力计量命名实体识别技术。该技术联合CNN-BLSTM-CRF模型与整合词典知识的分词模型,使其共享实体类别和置信度;同时将2个模型的先后计算顺序改为并行计算,减少了识别误差累积。结果表明,在不需要人工构建特征的情况下,方法的正确率、召回率、F值等均显著优于以往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工业生产蓝宝石晶体过程中,引晶步骤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引晶必须在温度梯度较小,温度分布趋于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目前,工业生产蓝宝石主要依靠人工经验操控籽晶杆实现引晶操作,但是人工引晶操作的准确性不高会导致成品品质不佳、资源浪费。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蓝宝石视觉辐条图案识别方法来检测蓝宝石熔体状态自由液面状态,从而实现一种高效率引晶的机制。此方法利用经典骨架化算法细化辐条图案,Harris算子实现特征信息的提取,提取的特征信息放入运动轨迹模型中判断熔体稳定性,分析液面温度分布稳定性从而实现引晶。结果表明,此算法具有有效性,蓝宝石晶体引晶效率大大提高,生产出的成品良率也有提升,可有效指导蓝宝石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了一种梯形的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PPMgLN)波导,并通过在传播方向上引入温度梯度来拓宽其倍频(SHG)过程的泵浦光源可接收带宽。通过有限差分的光束传输法,计算波导的有效折射率,并进行波导尺寸的设计。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梯形波导不同位置的温度,使其形成一个温度梯度,可拓宽泵浦光源的波长可接收带宽。本文所设计的PPMgLN波导最大泵浦光源可接收带宽为C波段,即1 530~1 565 nm,该波导可倍频C波段,得到输出波段带宽为765~782.5 nm,温度调谐范围为30~150 ℃。  相似文献   
6.
The recognition of boron compounds is well developed as boronic acids but untapped as organotrifluoroborate anions (R−BF3). We are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and other designer anions as anion-recognition motifs by considering them as substituted versions of the parent inorganic ion. To this end, we demonstrate strong and reliable binding of organic trifluoroborates, R−BF3, by cyanostar macrocycles that are size-complementary to the inorganic BF4 progenitors. We find that recognition is modulated by the substituent's sterics and that the affinities are retained using the common K+ salts of R−BF3 anions.  相似文献   
7.
8.
High dielectric loss materials have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in electromagnetic (EM) absorption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ternary nanocomposites: 1T/2H-MoS2/Mo2S3 with heterogeneous interfaces are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XRD, XPS, FTIR, SEM, and TEM measurements are applied to study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The frequency spectra of complex permittivity (εr-f) are measured in 2–18 GHz by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composites have higher dielectric loss angle tangents than the reported 2H-MoS2 absorbers. Based on the εr-f spectra, the reflection loss-frequency curves (RLf) are simulated at given thicknesses. An 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width of 5.2 GHz (12.8–18 GHz) and a RL peak of −29.49 dB are achieved in a thin thickness of 1.62 mm, which are comparable to the reported 2H-MoS2 absorbers with complex composition, showing that the 1T/2H-MoS2/Mo2S3 nanocomposites have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as an EM wave absorber in the Ku band.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中,虽然其隐含层可设置多层,对复杂问题适应能力强,但每层之间的节点连接是相互独立的,这种结构特性导致了在语音序列中无法利用上下文相关信息来提高识别效果,而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虽然做出了改进,但是只能对上文信息进行利用。针对以上问题,该文采用可以同时利用语音序列中上下文相关信息的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并应用于语音识别。构建具有5层隐含层的模型,其中第3层为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结构,其他层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了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结构的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较好地提高了识别正确率;噪声对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汉语识别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训练集和测试集附加噪声类型不同时,单一的含噪声语音的训练模型无法适应不同噪声类型的语音识别;调整神经网络模型中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后,识别正确率并不是一直随着隐含层中神经元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神经元数量数目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正确率出现了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